共探东方园林之美:风景园林学院成功举办中日传统园林特色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4-09-23 点击

2024921,“传统园林造园——中日传统园林特色探讨会”在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九楼顺利举行。会议由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南园林遗产保护与活化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主办。

图一 活动海报


会议特邀中国美术学院邵健教授、康胤教授、沈实现副教授、赵榕副教授、俞青青副教授、方恺老师、周俭老师、王博文老师;东南大学朱光亚教授、顾凯副教授、梁洁老师;扬州职业大学方惠(扬州园林叠山营造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杨凯波(扬州园林叠山营造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南京林业大学张青萍教授、许浩教授、严军教授、杨云峰副教授、胡运宏副教授、乐志副教授、杨向青老师、陆熹老师、傅力老师聚焦中日传统园林作出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分享。

图二 活动现场


会议伊始,杨云峰副院长、张青萍教授主持会议,对各位参会人员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由衷感谢,邵健教授分享了他去日本考察的园林情况,并在分享中表示,此次日本之行是一个因缘,他们带着学习、考察的态度去看别人的园林,寻找在东方文化下的共同点和同根性。

邵健教授首先分享了他去日本考察的园林情况,并在分享中表示,此次日本之行是一个因缘,他们带着学习、考察的态度去看别人的园林,寻找在东方文化下的共同点和同根性。

会议中各参会人员依次汇报发言,主要讨论了日本园林的特点和影响。首先,日本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强调山水构建和佛教文化的传播。其次,日本园林在空间划分上非常讲究,通过三角形构图等方式丰富了对同一个景的观看。此外,日本园林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对传统技艺和古法非常谨慎维护。中日园林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国传统园林,推动中国园林当代的发展。

许浩教授主要从日本造园古籍系谱与作庭人的角度讨论了日本园林的研究,提出当某地域园林营造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形成了定型化的造园技法模式。通过研究园林书成为我们审视、学习古人造园的基本材料载体。建议寻找日本造园古籍,从中梳理出东方园林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方惠老师认为中日园林存在审美差异,也因此造就了不同的风格,日本园林更注重超越性,有悬赏、抽象的元素,如鲲鹏之眼等,与中国园林有所不同。其次,日本园林更强调精气神,与禅宗、道家、神道教等宗教信仰有关,关注生死、时间流逝、残缺等问题。此外,日本园林还体现了死亡与生命的关系,将死掉和生命的东西放在一起。最后,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在起源、地理位置、空间等方面存在差异,给人们带来很大的触动。

朱光亚教授在最后总结道:中国园林文化对国外影响较大,但对外宣传学术著作较少。东方文化要走向世界,为人类面对的挑战做出贡献,中国园林有责任。研究园林不仅要站在欣赏和发表文章的角度,更要关注如何造福社会,并思考如何改变园林学术界缺少中国园林研究成果的状况。本次会议加深了我国学者对于日本园林的了解,并为中日园林文化的深入交流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图三 现场发言嘉宾(从左往右依次为:杨云峰副院长、张青萍教授、邵健教授、方惠老师、许浩教授、朱光亚教授)


供稿、供图:傅力、陈周舟

审核:杨云峰、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