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在园林学院院楼旁的绿地上“生长”起来两组造型各异的装置艺术作品。一组由木条和穿插其间的细绳组成,形似游龙。另一组是由细竹条做成的大小不一的“拱形门”,所有竹门被摆弄成一个花篮的形状。据了解,这是园林学院2015年校园文化休闲场所设计竞赛的获奖作品。
作品《流光》借助麻绳在木条中间有规律的穿插,形成一个有引导功能的空间分割装置。在视觉上,从不同角度观众能获得不同的体验与感受,这得力于木条拼接形成了高度不一且扭曲的平面,空间的层次发生的微妙的变化,抑制了观众的惯性思维,使之获得不同的视觉冲击。其次,在场地结合方面,麻绳体量感弱,即使作品整体体积庞大,也不会影响到周围环境、建筑,表现出装置艺术场地和材料相融合的特点。另一组作品《任意门》的负责人方同学向记者介绍:“我们主要利用竹子韧性极佳的特点制作出十几扇曲形竹门,并将他们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成花朵含苞待放之势,并用麻绳连接表达出一种聚合的思想和错落有致的观赏感受。”
据悉,本次活动由园林院学生会主办,面向全校征集设计方案,最终收到参赛方案12份。经过两轮筛选角逐,作品《流光》和《任意门》胜出。竞赛结合学科特色,在要求造型创新,观赏性、实施性强的同时,规定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体现了在低碳环保的理念下,对景观营建的经济性、生态性及可持续性的探索。
学生记者 李箐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