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6)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于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掌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知识,了解从事该专业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科研、教学、管理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性及扎实、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掌握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知识,了解从事该专业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科研、教学、管理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健康体魄,以适应园林和观赏园艺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6方面方向:
1、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包括栽培园林植物和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研究);
2、园林植物应用研究(包括植物配置,以园林植物为主的设计及造景等,研究包括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农业观光园、科技示范园、 居住区、 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技术方面的研究。)
3、园林植物遗传与育种(包括传统与现代园林植物遗传与育种的理论与技术);
4、园林植物栽培、繁殖、养护、管理 (包括现代化花卉生产 、切花、盆花 、盆景、干花 、苗木生产技术与理论)
5、园林植物生理研究(包括花期调控、抗性生理、花卉采后生理及贮运保鲜等);
6、园林经营与管理研究(园林植物生产管理、园林企业管理、园林建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研究生可延长1-2年。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约有1/2的时间用于课程学习,1/2时间用于论文工作。同时要求研究生有一定教学实践或专业的生产实践,工作量累计应达到40学时或20个工作日,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合格,经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方可授予学位。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校长批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
1、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教学实践为2学分)。
(1)学位课18学分
【1】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学分 |
【2】第一外国语 基础理论课5学分 |
5学分 |
【3】野生花卉 |
3学分 |
【4】花卉品种分类学 |
3学分 |
专业基础和专业课6学分 |
|
【5】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 |
3学分 |
【6】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
3学分 |
【7】园林经济管理学 |
3学分 |
【8】园林规划设计 |
4学分 |
(2)选修课 |
12学分
|
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3—5门。 |
|
【1】文献检索与利用 |
1学分 |
【2】园林现代科技发展专题 |
2学分 |
【3】植物生理大实验 |
2学分 |
【4】现代化花卉栽培技术 |
2学分 |
【5】草坪与地被概论 |
2学分 |
【6】花卉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 |
2学分 |
【7】园林植物开花生理与调节 |
2学分 |
【8】植物显微镜技术 |
2学分 |
【9】细胞遗传学 |
3学分 |
【10】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 |
2学分 |
【11】试验设计 |
2学分 |
【12】分子遗传学 |
3学分 |
【13】植物组织培养 |
2学分 |
【14】现代光镜和电镜的原理和实践 |
2学分 |
【15】土壤理化分析(含植物分析) |
3学分 |
【16】植物拉丁文 |
2学分 |
【17】插花艺术与理论 |
2学分 |
【18】高级植物生理学 |
3学分 |
【19】植物生物化学 |
2学分 |
【21】植物地理学 |
2学分 |
【22】数量遗传学 |
3学分 |
【23】群体遗传学 |
3学分 |
【24】城市生态学 |
2学分 |
【25】地形地貌学 |
3学分 |
【26】景观生态学 |
2学分 |
【27】美学概论 |
2学分 |
【28】矩阵论 |
3学分 |
【29】多元统计分析 【30】管理中的数量化方法 【31】管理经济学 【32】现代管理专题 【33】信息管理系统 |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
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论文工作需要及本人兴趣,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选修课,除上述所列课程外,经导师同意后,也可选修未列的课程。非园林专业的本科毕业的研究生,必须补修园林专业的本科有关主要课程,一般为3—5门,不记学分。
2、学位课程说明
(1)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2)第一外国语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3)野生花卉
学习并掌握在野外进行花卉资源调查、采集、鉴定的方法和技术。
(4)花卉品种分类学
学习园林植物及其品种分类的原理、品种演化、栽培历史以及有代表性花卉的品种分类系统。
(5)植物配置及造景
讲授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方法、造景效果及生态与环境效益等知识。
(6)园林植物育种
学习传统与现代园林植物遗传与育种的理论与技术
(7)园林经济管理学
学习园林植物生产管理、园林企业管理、园林建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8)园林规划设计
学习园林规划设计的原理、方法及园林规划设计,包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农业观光园、科技示范园居住区、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技术方面的研究。
五、实践环节、公益劳动和学术活动
实践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均须参加实践环节。在2~3学年,应按排参加部分教学工作,如试讲部分章节,指导学习、试验,辅导课程讨论和课堂讨论等,或结合科研课题到生产单位参加调研和生产劳动等实践工作,工作量约为120学时或20个工作日。教研室和导师对研究生进行考核与评定,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未参加实践环节或考核不合格者不授予学位。
为加强研究生的劳动观念、群众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研究生在整个学习期间要参加适量的体力劳动,有考核的公益劳动累计2—3周,公益劳动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研室和导师应积极地支持研究生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使其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此项活动要纳入教研室的教学计划。教研室和导师应尽可能为研究生到外单位或外地进行试验、实习、实验、调查研究、参加学术会议提供并创造条件。
六、论文工作和论文要求
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试验设计、撰写论文等部分。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写好文献综述,作好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要对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国外的最新科研成果及研究方法进行论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由导师评定成绩,合格者记1学分。开题报告应包括开题的意义、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趋势、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可行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经费概算也要进行说明,开题报告必须有3人以上的专家小组进行论证。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均在研究生入学后的1.5年内完成。在此基础上,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试验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论文的选题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应有新的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应以严谨的科研态度对待科研工作,以获得准确的试验数据和资料,并进行认真整分析、撰写论文。研究生的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篇幅一般在3万字左右,摘要在1000字左右,要求立论正确,概念清楚,分析严谨,计算无误,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图表清晰,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提交论文。
七、培养方式和方法
课程学习的方式可以采取听课、自修、讨论以及报告会等多种方式。根据研究生不同特点,作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加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个人培养计划要在研究生入学3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应确定学位课和选修课,应对参加教学、生产实践活动、科学研究与论文撰写等作出具体安排。培养计划经教研室(研究室)具体审定,院、系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切实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其他各项活动;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求研究生学好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公益劳动等活动。
八、中期考核
为了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工作既是对研究生的检查,同时也能起到交流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向的作用。中期考核时间为第三学期末,由院、系学科负责人及专家组成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政治表现、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综合能力及健康状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流,成绩优秀者给以奖劢,有条件者可建议转为博士研究生;合格者继续政读硕士学位;不合格者按照学籍管理办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