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问题去研究——记15级园林专业《花卉学》实习

发布时间:2018-08-26 点击

从2015年的秋季,园林专业的同学们踏入南京林业大学校园的时候,相信每名同学都对校园中多姿多彩的树木花卉都充满了好奇。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四季更迭,无论是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校园里,早春的樱花大道、盛夏的蔷薇围墙、秋天的银杏灿灿、冬季的瑞雪青松,总会是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魅力景观。

从大一的植物学、大二的树木学到大三的花卉学,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我们一步步走进了植物的奇妙世界,渐渐地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今年的花卉学实习或许有所不同,田如男老师循循善诱,在学习、思考和表达三个方面搭建桥梁,让同学们切实地参与到了花卉学的研究之中。

作业要求:每人自选调研题目,有相似研究课题的同学自行组队,利用实习和平时的野外现场教学时间进行实地调研,并综合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分析,实习结束后以PPT的形式汇报成果,限时12分钟。采用同学互评结合老师综合评判打分,取平均分之后按1/3的比例计入平时成绩。

 

本学期伊始,田如男老师就布置了这个任务,此外,本学期的第5、9、12、13周分别为园林树木栽培学、花卉学和园林综合考察的实习周,为同学们的调研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实地考察条件。就这样,属于同学们自己的研究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之前完成实习任务书规定的内容不同,怎样选出有价值、适合深入研究的题目是同学们面临的首要难题。大多数的同学们想法很多,却不知从何下手,田老师专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讲解了选题、调研步骤、方法等相关细节问题,之后,同学们各自拟定课题和研究方向,经过同老师的讨论研究,最终定题。这一小小的环节反映出了同学们平时对花卉学前沿知识缺乏关注和思维较为禁锢等一些问题,也让同学们明白了学术研究离我们并不远,小问题中也可以挖掘出大学问的道理。

敲定题目后,大家便着手查阅文献资料,列出调研内容,小组讨论并分配任务,在遇到问题时,同学们及时与田老师沟通、交换意见,为之后的研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外出实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不畏酷暑和暴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收集材料,及时拍照、手绘记录;克服内向,询问工作人员或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求助找到答案;精诚合作,与同学们知识互补、讨论发现新思路。一路上且行、且学、且思考,长途跋涉,却也甘之如饴。


经过几周的休整,同学们整合分析搜集到的资料,重新理清思路,制作幻灯片,准备串讲词。2018年6月6日下午,同学们在教九楼9A101教室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汇报。

同学们自信地站到讲台上,侃侃而谈,或流畅自如,或真挚细腻,或幽默诙谐,各有风格。一改大一时候的畏缩害怕,同学们更加从容自若地向大家阐述了自己观点和体会。


田老师根据大家出现的问题逐一进行细致的讲解,总结出其共性,指出了同学们讲解逻辑、PPT版面色彩、字体大小等的问题;提醒大家注意讲解时与观众们的互动、表情及肢体语言等等。其中,徐小燕同学的小组对线性花材在园林中的应用的研究见解独到有趣、逻辑顺畅有序、汇报主次分明,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老师的赞许。台下的同学们或认真听讲,在聆听他人观点的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或做笔记,记录知识盲点,完善知识体系。在本次作业评判中,采用的同学互评的方式,建立了良性的竞争意识,也调动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这次作业,老师看到了同学们深入研究时的认真态度,以及同学们在此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活跃思维和强烈的表达热情。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之下在学习、思考和表达之间建立起坚实的纽带;做到了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知识去思考,思索过后去表达;初步体验了学术研究的流程;体会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观点的乐趣。师生在不断的信息反馈之间,达到了教学相长、相互受益的平衡。也正是因为这次作业,同学们更加理解了沟通和合作的意义,更加明白了PPT质量以及汇报技巧的重要性。相信这次小小的历练必定对同学们未来的职场工作有颇多助益。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花卉学就是这样一门与生活共融的学科,只要肯发掘、善分析、勤思考、勇表达,定会有更多美妙的新发现。其他学科亦是如此。愿园林院的小伙伴们精于学、勤于思,描绘出属于园林人的碧水青山。

供稿人:林祎

 摄影:康睿 林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