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张氏剪纸艺术 漫谈非遗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16-06-24 点击

         6月20日下午,“南京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陵神剪张”张方林老先生走进我校,为我院师生和离退休老教师带来一场南京剪纸艺术主题讲座。此次讲座旨在带领同学们走近剪纸艺术同时,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引导更多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讲座开始,张老介绍了南京剪纸的独特之处。他说,在安徽、山西等地,剪纸多为农闲时的窗花饰品,而南京剪纸却是一门产业,艺人靠剪纸谋生。南京剪纸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以结婚人家为例,门、窗、桌子、瓶子等上面需要的剪纸样式都是有特殊的要求。

       张老向在场听众讲述起自己学习剪纸的过程。他说:“剪纸的技术非常考究。比如剪花样,剪出来的每一个花瓣都要指向花的中心,这个没有很好的基本功是做不到的。”他笑言自己小的时候,经常反反复复跟父亲做一些上下对称、左右对称纹样的练习。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也时不时拿出来进行巩固。他多次强调,剪纸所有的纹理都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实打实随手剪出来的。

        南京剪纸“画中有画、题中有题、粗中有细”的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在场每一位听众。张老用生动的例子揭示出剪纸图样的深厚寓意:“这是一个喜鹊,中间有三个圆圈,寓意‘喜中三元’;这是个鹿,‘高官厚禄’;这是蝙蝠,这是个寿桃,‘福寿双全’……”

       

        参加活动的同学纷纷感叹:“在张老的解释与引导下,我们从懵懂的观看,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发现了藏在剪纸艺术背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活动最后,张老带领现场听众制作了精美的蝴蝶剪纸。张方林先生手法娴熟,但见剪刀游走间形状已一目了然,将纸展开赫然是五只展翅欲飞的蝴蝶。

       南京剪纸是中国剪纸工艺举足轻重的流派之一,与南京云锦、金陵刻经、金陵琴派并列为南京四大“世界非遗”项目。张方林先生执剪的“十二生肖”系列剪纸作品作为2013、2014年春晚背景材料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赢得众多好评。

   供稿/ 高欣怡 杨昊  摄影/ 陈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