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我院在校离退休处二楼报告厅举办了面塑艺术体验活动,江苏面塑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玉江先生应邀来到活动现场。
活动伊始,王玉江先生向在座师生介绍了北方面塑与南方米塑的区别。相比而言,南方米塑更有粘性,而北方面塑则具有不易开裂,更易保存的特点。同时,他还介绍了和面团的技巧,强调了糯米粉与面粉的比例以及面团的调色等准备工作。
接下来,王玉江先生现场演示了捏面人的技艺。一团二指大小的面团被他翻转、搓、捏、揉、刻、压、划,各种手法令人眼花缭乱。只片刻间,一个孙悟空面人便出现在众人眼前,赢得了一片掌声。看大家意犹未尽,王玉江先生又制作了一个猪八戒面人。同学们看得愈发认真,也愈加被王老师娴熟的手艺所折服。
随后,同学们亲自体验捏面人,也真正体会到了“看似简单,做起来难”的道理。一只小鸟、一朵花,这在王玉江先生手中不过些许功夫,却花了同学们半小时的时间。当然,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热情地邀请王老师点评。部分手巧的同学还获得了王老师赠送的面人。
面塑艺术发展至今,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更需不断创新,王先生将此具体表现在面人的形象表达上。从孙悟空、猪八戒等传统形象到叮当猫、黑猫警长等现代卡通,他在制作对象上不断做到与时俱进,努力满足当代人对审美对象的新要求,这样也更利于面塑艺术持久传承下去。
活动结束时,王玉江先生谈了此次活动的感想。他肯定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称赞同学们具有创新思维,笑言自己也是不断从年轻人身上学习新的想法。同时,他对如今一些传统艺术不受新生代孩子们的关注表示惋惜,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之余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
最后,王玉江先生与现场师生合影留念。
我院举办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实践活动,旨在鼓励同学们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设计的灵感,并通过一群人带动另一群人的效应,发挥群众的力量将我国非遗文化遗产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
供稿/谢榕怡 摄影/苏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