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城村烟火”高校联合工作坊活动海报
7 月 16 日至 24 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杨艺红、陈硕蕾老师带领 12 名同学赴深圳开展为期 9 天的“城村烟火”高校联合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由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草图营造(北京)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大和社工村党支部以及北大营建社联合发起,并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期间,工作坊邀请了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杨晓春、深圳先行示范区(社会组)专家范军、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余令、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吴丹、厘米制造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陈丹平以及DOFFICE创办合伙人兼设计总监Chris Lai等多位嘉宾讲解社区营造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讨论城村未来。在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深圳大学、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师生以及其它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城村烟火”高校联合工作坊取得了圆满成功。
图2:工作坊成员参观大和村建设(左)、大和村建设成果(右)
此次联合工作坊的主要地点位于深圳龙华区大和村。草图营造团队利用半年的时间,与大和村村民朝夕相处,深入社群交流,并在后续设计工作中将多重社工服务元素融入社工街建设,成功打造中国第一条以“社工”为主题的步行街。本次工作坊旨在探索深圳社会工作体系与南京社会工作体系的异同,体会多元社区治理模式,深入社区走访调研,以此发掘更多推动社区治理公众参与的能手,持续深化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赋能社区发展。
同学们分组分区对大和村围绕社工街、社工组织、商铺、普通居民和儿童展开走访调研。同学们通过“聊天”挖掘出多位“大隐隐于市”的能工巧匠,并从居民对于改造的切实体悟中产生了许多对于社区营造的思考和感触。在深圳观湖街道的支持下,同学们在大和村还开展了大量的民生微实事活动,包括“社区达人”主题活动、温情百货店文学快闪活动、人文巷子里手绘肖像门牌共创以及大和党群服务中心儿童设计工作坊等等。这些活动产生了大量颇具温度与现实意义的实践成果,最终成果由同学们进行了可视化设计,并在24号城村人文营造论坛中呈现。
在深入城中村走访之余,同学们前往南头古城探访不同的城村生活和深圳城中村多元的面貌。南头古城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源头,距今已有 1700 年的历史。近年来,在深圳政府与社会各方的支持与关注下,南头古城逐渐发展为一个以历史为基底,包容多元文化的城市创意街区。在草图营造创始合伙人黄彬凌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位于南头古城的厘米制造设计事务所和探索社区议题的奇庙共益商店,并深入交流了他们各自在深圳的实践成果。
图3:工作坊成员参观南头古城(上)、儿童设计工作坊合照(下)
在深入调研、可视化设计与策展筹备后,7月24日,在大和社工村的中心篮球场迎来了本次“城村烟火”高校联合工作坊的成果展既城村人文营造论坛。工作坊同学通过 20 个展位的可视化设计呈现 9 天的城村调研成果。在城村人文营造论坛上,我院学生代表向现场嘉宾以及所有的大和居民对这九天的工作成果进行了展示与总结,并分享了团队在南京的社区营造实践,深圳观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对工作坊期间同学们的踏实努力给予高度评价。至此,“城村烟火”高校联合工作坊取得圆满成功。
图4:高校联合工作坊成员与草图营造老师合照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本次活动共历时 9 天,举办了 24 场活动,完成了 160 余户居民走访,发掘 20 余位社区达人,在精彩生动的营造论坛里拓宽学术视野,在调研、实践和观念碰撞中认知社会、领悟公众参与的力量,见证社区营造带来的环境改变与观念更新。活动体现出景观领域极强的学科交融性和人文关怀性,意在培养具有整体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园林学子。为了城市和花园的明天,探索社区营造的模式,让社区营造的风吹向远方。
供稿:董一瑾、朱明月
审核:杨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