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熊伟婷
职务职称: 讲师
电子邮箱: xwt@njfu.edu.cn
研究方向:

城市设计;数字化技术方法;城市空间形态;大数据等

教育背景与工作(挂职)经历:

受教育经历:

2016.3-2021.3东南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  博士

2013.9-2016.3东南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  硕士

2008.9-2013.6,东南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  学士

研究工作经历:

2021.4-至今,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 讲师

2018.7-2019.8,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媒体实验室(Media Lab),联合培养博士生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多智能体仿真分析的城市“阴影区”动态识别与消长机理研究——以南京为例,执行期:2022-2025.主持

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阴影区”动态演变机理与规划应对研究,执行期:2022-2025.主持


成果与奖励:

科研获奖:

1、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一等奖;

2、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一等奖;

3、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优秀奖二等奖;

4、江苏省优秀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奖一等奖;

5、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优秀奖二等奖;


发表论文:

1、Visualizing the evolution of per capita carbon emissions of Chinese cities, 2001-2016,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Economy and Space, 2020, 52(4): 702-706.(第一作者)

2、伦敦摄政运河沿岸游憩空间发展模式及启示, 中国园林, 2018, 34(02): 94-99.(第一作者)

3、1949年后无锡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特征的定量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2, 56-61.(第一作者)

4、江山八法: 基于数字化信息图谱的山水城市设计探索——以杭州钱塘江两岸地区为例, 中国园林, 2020, 36(09): 47-52(第二作者)

5、Mapping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applications for patents in China, 1987-2017.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Economy and Space,2020,5, 825-828.(通讯作者)

6、Does polycentric and compact development alleviate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A case study of 98 Chinese cities, Cities, 2019, 88(09): 100-111(第二作者)

7、A spatial panel data analysis of China's urban land expansion, 2004–2014.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19(98), 393-407.(第二作者)

8、The geography of intercity technological proximity: evidence from China,2021(06).(第二作者)

9、基于“城市—街道—地块”三重尺度的高层地标建筑范式思考. 城市建筑, 2016(25), 24-26.(第二作者)

10、基于智慧城市空间大数据的城市信息图谱建构研究. 地理信息世界,2017, 24(04):36-41.(第二作者)

11、都市立面:城市天际轮廓景观及评价体系建构. 规划师,2015,31(03),94-100.

12、上海全球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及大都市圈建设研究. 科学发展, 2015,11, 24-33.

13、Learning geo-contextual embeddings for commuting flow predic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34(1), 2020,808-816.

14、Using mobile phone data to explor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home-based daily mobility patterns in Shanghai. In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ehavioral, Economic and Socio-cultural Computing,2016,1-6. IEEE


发明专利:

1、杨俊宴; 熊伟婷; 史宜 ; Definition method for urban dynamic spatial structure circle, 2019-11-5, 美国, US10467199B2(授权)

2、杨俊宴; 熊伟婷 ; 一种基于多源大数据融合的城市空间全息地图的构建方法, 2019-4-9, 中国, ZL201710096321.X(授权)

3、杨俊宴; 熊伟婷; 史宜; 曹俊 ; 城市三维建筑高精度空间大数据的综合采集及分析方法, 2017-10-20, 中国, ZL201710997120.7(授权)

4、杨俊宴; 熊伟婷; 史宜 ; 一种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商务就业人群居住地识别方法, 2019-4-30, 中国,ZL201610196715.8(授权)

5、沈旸; 杨俊宴; 陆小波; 史宜; 熊伟婷 ; 一种基于包络线图分析的历史资源点关联度评价方法, 2020-5-19, 中国, ZL201710333215.9(授权)